演出结束后,元稹特意让人把刘采春一家请到府里,还摆了桌简单的酒菜。席间,元稹笑着说:“采春姑娘,你这表演,比长安城里的宫廷戏还好看!尤其是你唱的小调,句句都在说老百姓的日子,实在!”
刘采春有点不好意思,说:“大人过奖了,我们就是演给老百姓看的,他们喜欢,我们就高兴。”
后来,元稹还专门写了首诗夸她,里面有两句:
“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
意思是“刘采春说话得体,又有风度;一举一动都透着温柔秀美”。这话一传开,了不得了——以前大家觉得“采春班”就是个民间戏班,现在连刺史都夸,那就是“有水平”的艺人了!
从此,不仅老百姓爱听刘采春的戏,连江南的文人墨客,都常来“追星”——有人专门给她写新的戏词,有人把她唱的小调记下来编成册子,还有人请她去家里的宴会上表演。刘采春也不端架子,只要有空,就去表演,唱的还是那些老百姓爱听的调子,演的还是那些逗乐的参军戏。
有次一个文人请她去家里演出,想让她唱点“高雅”的诗,刘采春笑着说:“大人,我唱不来那些文绉绉的,还是给您唱段《啰唝曲》吧,您听了肯定喜欢。”结果一曲唱完,那文人连连叫好:“好!比诗还动人!这才是真艺术!”
就这样,刘采春带着她的家庭戏班,在中唐的江南闯出了一片天。他们没有华丽的戏台,没有贵重的行头,却用最接地气的表演、最动人的歌声,征服了无数人的心。有人说,刘采春是“中唐最火的流行天后”,她却总说:“我就是个跑江湖的艺人,能让大家笑一笑、乐一乐,能让一家子靠手艺吃饭,就够了。”
那时候的江南,若有人问“最近最火的是什么”,十个有九个会说“去看采春班的戏啊!”——戏台上,刘采春穿着素净的戏服,一开口,歌声能飘到云里;戏台下,老百姓挤在一起,笑得开怀,听得入迷。这样的画面,成了中唐江南最鲜活的记忆,也让刘采春这个名字,跟着她的歌声,留在了大唐的烟火气里。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三五中文;http://www.downclass.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