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聊得热闹,又有人来了——这次是释皎然。他穿着件灰色僧袍,手里托着个木鱼,刚进门就闻到茶香,笑着说:“我就说今日耳根子清净,原是你们在这儿聚会,怎么不提前知会我一声?”

        “刚想派人去叫你呢!”李冶赶紧起身,给皎然搬了个凳子,“你来得正好,刚才我跟陆兄论茶,还提到你了,说你不认可‘煮茶在人’的说法。”

        第138章道观的李冶:名士们“没大没小”

        皎然坐下,接过陆羽递的茶,慢悠悠道:“我不是不认可,是觉得‘人’为末,‘茶’为本。就像写诗,若没有好的意境,再巧的辞藻也没用。”

        “可没有好辞藻,再好的意境也传不出来啊!”李冶立刻反驳,“你写的‘春泉共挥弄,好鸟同栖息’,若把‘挥弄’改成‘摆弄’,‘栖息’改成‘停留’,意境不就差远了?”

        皎然一怔,随即笑了:“你这丫头,倒会抓我话里的把柄。罢了罢了,我说不过你,算你赢。”

        众人又是一阵笑,茶寮里的气氛更热了。陆羽煮了新茶,李冶拿出自己刚写的诗稿,刘长卿过来一起看,时不时提两句修改意见;皎然则坐在一旁,手里转着木鱼,听他们聊诗,偶尔也插一句,说些禅意的话,倒也不违和。

        这样的聚会,在玉真观里成了常事。有时候是在茶寮,围着炉子煮茶论诗;有时候是在观里的银杏树下,摆上几碟点心,喝着酒聊山水;下雨天就更热闹了,大家挤在李冶的房间里,听她弹琴,看她写诗,陆羽煮茶,刘长卿讲外面的见闻,皎然说些寺庙里的趣事。

        有一次,湖州的一个老儒听说了,特意跑到玉真观,想看看这“敢跟名士开玩笑的女冠”到底长什么样。结果刚进观门,看见李冶跟刘长卿坐在石阶上,头挨着头看诗稿,李冶还伸手拍了刘长卿的肩膀,说“这句改得不好,得重写”;不远处,陆羽蹲在地上,给李冶指刚采的草药,李冶则拿着朵野花,往陆羽头上插。

        老儒看得直皱眉,拉着观里的老道姑说:“这女冠也太不成体统了!跟男人拉拉扯扯,没半分女子的矜持,传出去像什么话?”

        老道姑却笑了:“先生有所不知,阿冶这孩子,心直口快,没那些弯弯绕。刘先生他们愿意跟她来往,就是因为她不端架子,跟她相处自在。再说了,她写诗的才华,可比那些矜持的闺阁女子强多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