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次老宫女跟她说“陛下和杨娘娘去华清池了,听说路上运了好多荔枝”,江采萍笑了笑:“荔枝甜,可吃多了,会腻的。”她没说的是,梅花虽然淡,可香得久;牡丹虽然艳,开败了就没了。唐玄宗不懂,他只爱眼前的甜。
安史之乱:梅花凋零,血染深宫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的叛军打进了长安。消息传来时,江采萍在上阳东宫的窗前写诗。老宫女慌慌张张地跑进来:“姑娘,不好了!叛军来了,陛下带着杨娘娘跑了!”
江采萍手里的笔掉在纸上,墨晕开一大片,像血。她愣了半天,才问:“陛下……没让人来叫我?”
老宫女摇了摇头,哭着说:“陛下带着亲信跑了,后宫的人都忘了,咱们快逃吧!”
江采萍没逃。她站起来,走到院子里,看着那几株枯梅,笑了——她这辈子,像梅一样,开在盛唐的繁华里,也落在乱世的烽火里。她不想逃,也不想被叛军侮辱——她是唐玄宗的梅妃,是那个爱梅的女子,不能丢了梅花的骨气。
她让老宫女先逃,“你有家,快去找家人”。然后她回到屋里,找出那件最爱的素裙,洗干净,穿在身上;又找出那支白玉笛,擦干净,放在怀里。她走到院子里的井边,看着井里自己的影子——还是素裙,还是清雅,像刚入宫时的样子。
她对着井拜了拜,拜的是莆田的父母,拜的是曾经的梅阁,拜的是那个爱过她的唐玄宗。然后她用白绫裹住身体,纵身跳进了井里——像一片凋零的梅花瓣,轻轻落进水里,没有溅起太多水花。
等唐玄宗后来带着人回到长安,平定了叛乱,才想起上阳东宫的江采萍。他派人去寻,找了好久,才在井里发现了她的尸体——素裙还在,白玉笛还在怀里,人却已经凉了。
唐玄宗抱着她的尸体,哭了好久。他想起以前陪她赏梅,想起她吹的《梅花落》,想起那首《谢赐珍珠》,觉得心口疼。他下令,以妃礼安葬江采萍,在她的墓周围种满梅花,“让梅花陪着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