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这是他心里最软的地方,故乡的西江水,是他最早煮茶的水,那里有他的童年,有茶最本真的样子,所以他不羡别的,就羡这能煮出好茶的江水,羡这简单、自然的生活。
这首诗很快传开了,有人说陆羽“傻”,放着荣华不享;更多懂他的人,比如皎然和尚(唐代诗人、茶僧),却说:“陆羽这首诗,写的是茶心,也是人心——能不羡荣华,只爱茶的人,才是真懂生活的人。”
《茶经》里的诗与哲思:茶是自然,是本真
陆羽这辈子,除了《六羡歌》,最有名的就是《茶经》——这本书花了他二十多年,跑遍了当时的三十多个州,从江南的顾渚茶、蜀地的蒙顶茶,到岭南的罗浮茶,他都去考察过,把茶的起源、茶树生长、煮茶器具、饮茶方法,都写得明明白白,成了世界上第一部茶书。
而《茶经》里的那些话,其实都藏着《六羡歌》的哲思——不追求奢华,尊重自然,守着茶的本真。
比如他在《茶经·五之煮》里写:“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意思是煮茶最好用山泉水,其次是江水,最差是井水。这不是他瞎编的,是他跑遍各地试出来的——山泉水清、软,不会破坏茶的味道;江水比如故乡的西江水,干净、有灵气;而井水多在城里,容易被污染,煮出来的茶会带点涩味。这就像他不羡黄金白玉一样,他觉得茶的“好”,来自自然,不是靠器具堆出来的。
再比如他写煮茶的火候:“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边缘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意思是水开分三沸,过了三沸就“老”了,不能煮茶了。
他把水开的样子写得像诗,“鱼目微有声”“涌泉连珠”,多形象!而这背后,是他对茶的“较真”——煮茶不能马虎,要懂水、懂火,就像做人不能敷衍,要守着自己的“真”。
他还在《茶经》里写采茶:“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意思是采茶要选晴天,下雨天、阴天都不行,因为茶叶上的露水多,会影响茶的味道。
他写这个的时候,肯定想起了在径山茶区,跟着茶农凌晨采茶的样子——茶农说“晴天的茶,香得透”,他就记下来,写进书里。这就是他不羡“朝入省、暮入台”的原因——和茶农一起采茶、听他们说茶的故事,比在官场上勾心斗角,踏实多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