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次皎然和尚问他:“你写《茶经》,到底想告诉世人什么?”
陆羽想了想,说:“我想让大家知道,茶不是奢侈品,是自然给我们的礼物。煮茶不用金器,喝茶不用讲究排场,懂它、爱它,就能喝出茶里的好。就像做人,不用追求富贵,守着本真,就活得自在。”
这话,其实就是《六羡歌》的另一种说法——不羡荣华,爱茶的本真;不追名利,守心里的自在。
茶圣的“遗产”:一杯清茶,一首短诗,一种人生
陆羽活到七十多岁,最后是在湖州的一个小茅屋里去世的。他去世前,还让弟子帮他接了西江水,煮了最后一壶茶,念了一遍《六羡歌》。据说他闭上眼睛的时候,嘴角还带着笑,手里还攥着那本翻旧了的《茶经》。
他虽然没留下多少诗,一首《六羡歌》,就够后人琢磨一辈子。后来的文人,比如白居易、苏轼,都爱念他的《六羡歌》——白居易被贬江州时,煮茶时就念“不羡黄金罍”,说“陆羽懂我”;苏轼被贬黄州时,也用瓦罐煮茶,写“且将新火试新茶”,其实就是学陆羽的淡泊。
而现在的我们,喝到一杯好茶时,也该想起陆羽——想起那个不羡黄金、不羡官帽的“茶痴”,想起他蹲在江边煮茶的样子,想起他《六羡歌》里的那句“千羡万羡西江水”。其实我们羡慕的,不仅是西江水,更是陆羽那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不被外界诱惑”的坚定——不羡别人的荣华,守自己的热爱;不追表面的光鲜,爱内里的本真。
就像煮茶一样,水不用太好的泉,器具不用太贵重的瓷,只要茶叶是好的,火候是对的,就能煮出一杯好茶。做人也一样,不用太追求名利,不用太在意别人的眼光,要守着自己的“真”,做自己喜欢的事,就活得踏实、自在。
这就是陆羽留给我们的“茶之哲思”——藏在《六羡歌》里,藏在《茶经》里,更藏在每一杯清茶里。每次我们端起茶杯,都该想想那个写“不羡黄金罍”的陆羽,想想他教会我们的:最好的生活,不是拥有多少荣华,而是能像茶一样,清淡、本真,却有余香。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三五中文;http://www.downclass.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