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那以后,韦庄就成了酒垆的常客。每天下午,他都会骑着马过来,点一壶酒,一碟茴香豆,坐在凉棚下,看着柳姑娘打酒、招呼客人,偶尔跟她聊几句。

        柳姑娘知道他会写诗,就问:“公子,你能为我写首诗吗?”

        韦庄一听,来了精神,掏出笔,在纸上写了句“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递给柳姑娘:“你看,像不像你?”

        柳姑娘接过纸,脸一红,小声说:“公子夸得太狠了。”可她还是把纸小心地折起来,藏在垆边的抽屉里。

        有一回,江南下大雨,韦庄还是来了,春衫被雨打湿,贴在身上,活像只落汤鸡。柳姑娘赶紧给他找了件干衣服,还煮了碗姜汤,说:“这么大的雨,怎么还来?”

        韦庄喝着姜汤,暖得心里发颤:“不来,我怕你想我。”

        柳姑娘笑了,眼睛弯成了月牙:“贫嘴。”

        那时候的酒垆,是韦庄的“避风港”——外面有战乱,有科举的烦恼,有漂泊的苦,一到酒垆,喝着甜酒,看着似月的柳姑娘,所有的苦都没了。江南的好,一半在斜桥的风里,一半在酒垆的甜酒里,还有一半,在柳姑娘的笑里。

        后来韦庄要离开江南去长安考科举,临走前,他又去了酒垆,柳姑娘给他装了一壶酒,说:“公子,祝你金榜题名。”

        韦庄接过酒,心里酸酸的:“等我考上了,就回来找你喝酒。”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