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他没想到,这一去,就再也没回来。长安的科举考了一次又一次,战乱一次又一次,他再也没机会回到江南的酒垆,再也没机会喝到柳姑娘酿的甜酒,再也没机会看见那个“似月”的姑娘。
多年后,他在蜀地也喝过不少酒,可都没有江南的甜;他也见过不少美人,可都没有柳姑娘的温柔。他在《菩萨蛮》里写“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其实心里想的是:江南好,是因为有酒垆,有柳姑娘,有那些甜得发腻的日子。
《菩萨蛮》五首:五段回忆,凑成韦庄的“江南自传”
韦庄的《菩萨蛮》五首,不是一次性写的,是他在蜀地当官时,一点点回忆,一点点写出来的,每一首都是一段江南往事,凑在一起,就是他的“江南自传”。
第一首“人人尽说江南好”,是他刚到蜀地时写的。那时候他还没当宰相,只是个小官,每天处理完政务,就会想起江南的日子——江南的水比天还绿,画船在水面上飘着,下雨的时候躺在船上听雨声,多舒服啊!还有柳姑娘的酒垆,甜酒的香味好像还在鼻子里飘。他写“游人只合江南老”,其实是说:我真该在江南养老,不该来蜀地折腾。
第二首“洛阳城里春光好”,是他想念长安的时候写的。可长安早就被战火毁了,他在回忆里找长安的影子,找着找着,又想起了江南——长安的春光再好,也没有江南的柔;长安的姑娘再美,也没有江南的甜。他写“洛阳才子他乡老”,其实是在叹:我这个“才子”,在长安没混出名堂,在蜀地也只是个“他乡人”,只有江南,才把我当“自己人”。
第三首“如今却忆江南乐”,是他最得意的一首,写的就是“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那时候他当了宰相,位高权重,还是会想起少年时的自己——穿春衫,骑骏马,倚斜桥,被姑娘们的红袖围着,多快活啊!现在虽然当官了,可再也没那种少年气了。他写“如今漂泊思旧游”,其实是在愁:我漂泊了一辈子,最怀念的还是江南的旧日子。
第四首“劝君今夜须沉醉”,是他晚年写的。那时候他已经七十多了,身体越来越差,看着蜀地的春天,想起江南的春天,心里又酸又涩。他知道自己快不行了,就想:明天的事谁知道呢?不如今天喝个痛快,把江南的回忆再想一遍。他写“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不是“摆烂”,是无奈——这辈子太短了,还没在江南待够,就要走了。
第五首“玉楼明月长相忆”,是他写给江南佳人的。这里的佳人,有柳姑娘,有那个弹琵琶的画船姑娘,还有那些挥红袖的姑娘。他写“柳丝袅娜春无力”,写的就是江南的柳姑娘,写的就是江南的春天。他知道再也见不到她们了,只能在词里想念她们,把她们藏在心里。
这五首《菩萨蛮》,就像五张老照片,记录着韦庄的江南岁月——有少年的风流,有中年的漂泊,有晚年的怀念;有甜,有酸,有苦,有无奈。他把江南的风物、佳人、回忆,都揉进了这二十八个字的词里,让后人一读,就能看见那个穿春衫的少年,在江南的斜桥上,对着满楼的红袖,笑得一脸灿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