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莲。
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
诗里写的全是湘灵的样子:十五岁的她比天仙还美,像长在旱地里的莲花(旱地莲耐旱又好看,暗指湘灵在苦日子里也活得鲜活);她没事的时候,会在纱窗下教鹦鹉说话,还会坐在绣床前做针线活。
写完诗的那天晚上,白居易揣着诗稿,偷偷溜到湘灵家院外。湘灵正好在院子里喂鸡,他鼓起勇气喊了声“湘灵”,把诗稿递过去,脸涨得通红:“这是我写的诗,给你的。”
湘灵接过诗稿,虽然认不全上面的字,却能感受到白居易的心意。她把诗稿小心地折好,放进贴身的荷包里,小声说:“我会让我爹教我认的,谢谢你,白居易。”
那天晚上,湘灵躺在床上,摸着荷包里的诗稿,翻来覆去睡不着。她知道白居易喜欢自己,其实她也喜欢他——喜欢他读书时认真的样子,喜欢他帮自己家挑水的样子,喜欢他把好吃的留给自己的样子。
从那以后,他俩的相处多了些不一样的味道。一起去田埂上走的时候,白居易会偷偷牵湘灵的手,湘灵的手暖暖的,攥得紧紧的;一起看夕阳的时候,湘灵会靠在白居易的肩膀上,听他说诗里的故事,风一吹,头发蹭到他的脸,痒痒的。
白居易心里偷偷盘算:等再读几年书,考上功名,就回来娶湘灵。他要给她盖间不漏雨的房子,让她不用再干重活,每天能安安静静地听他读诗。那时候的他,以为只要有喜欢,就能对抗所有困难,却忘了,现实里还有一道跨不过去的坎——门第。
母亲的反对:“官宦世家”和“平民女”,怎么能在一起?
白居易的母亲陈氏,是个读过书的大家闺秀,一直以“官宦世家”自居(白居易的祖父、父亲都当过官)。在她眼里,儿子将来是要考功名、当大官的,娶的媳妇必须是门当户对的大家闺秀,湘灵一个农民的女儿,根本配不上自己的儿子。
其实早在白居易和湘灵走得近的时候,陈母就不乐意了。她不止一次跟白居易说:“你是白家的孩子,将来要干大事的,别总跟乡下姑娘混在一起,没出息。”白居易每次都左耳进右耳出,还是天天跟湘灵待在一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