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写《水夫谣》:

        “苦哉生长当驿边,官家使我牵驿船。

        辛苦日多乐日少,水宿沙行如海鸟。”

        这些诗,语言通俗,像说话一样,老百姓都能听懂;内容真实,全是他们身边的事,所以很快就传遍了全国——有的农民把诗抄在墙上,提醒“别被贪官骗了”;有的官员看到诗,怕被骂,不敢再随便敲诈百姓;连皇帝都看到了这些诗,不得不下命令,整顿赋税、禁止宫市。

        有人骂白居易和元稹:“你们写这些诗,是在抹黑朝廷,是在挑拨百姓和朝廷的关系!”白居易却反驳:“我们不是抹黑朝廷,是在帮朝廷——朝廷不知道百姓的苦,我们把苦写出来,朝廷才能解决问题,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这不是帮朝廷是什么?”

        确实,新乐府运动没白搞——朝廷后来真的废除了“宫市”,减轻了部分地区的赋税,还惩罚了几个贪污的官员。虽然这些改变不能彻底解决中唐的问题,但至少让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了一点,也让更多文人开始关注现实,不再只写风花雪月。

        锋芒毕露的代价:被骂“多管闲事”,却没忘了初心

        白居易在长安当左拾遗的那几年,活得像一把“锋芒毕露的刀子”——敢给皇帝提意见,敢写诗歌骂贪官,敢发起运动改变诗坛风气,得罪了不少人。

        有次,一个贪官被白居易写诗骂了,怀恨在心,就跟皇帝说:“白居易这个人,太狂了,天天写些破诗骂朝廷,还煽动百姓,这样的人不能留在长安!”皇帝本来就觉得白居易有时候太啰嗦,听了贪官的话,就想把白居易贬走。

        幸好有几个正直的官员替白居易说话:“白居易虽然说话直,但他是为了百姓、为了朝廷,要是把他贬走了,谁还敢给陛下提意见?谁还敢替百姓说话?”皇帝这才没贬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