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李固言来到显德府,担任按察使一职,李德裕与李固言本是好友,情投意合,有了李固言的加入,李德裕动力更足,准备在朱达路大干一番。
此时,显德府已经完全建成,北部是老城区,称为瓦迪区,南部是新城区,称为钦奈区。李德裕决定沿用隆安府的模式,开始了人员管控模式。
原则上,华族、牂牁族居住在钦奈区,夷人居住在瓦迪区,周边几个领的夷人不得迁入钦奈区、瓦迪区,瓦迪区的居民可以进入钦奈区务工,但是必须要持有身份牌,治安局和民政局会对瓦迪区的人员进行严格管理,一旦发现有反华行为或者犯罪记录的,处罚后直接驱逐出瓦迪区。
朱达路的经济逐渐发展起来了,在显德府就业收入比其他地方高很多,就算当一个纺纱工人,赚的也不少,这些夷人非常珍惜留在显德府的机会,谁还敢骂华人、斗牂牁人,没必要跟钱过不去。
各郡也参照显德府的做法,郡城严格控制夷人的迁入,把有限的居住权和就业机会留给拥护、支持官府的夷人,一旦发现不法行为,立即驱逐到农村。
这些人到农村也不是没人管了,安维部在各地建立了不少分支机构,其中有一部分就是情报人员。这些情报人员有襄人、有夷人,他们会到处走访,如果发现有人发表反动言论或分裂思想,立即进行抓捕,交审判机关审讯后量刑处罚。
李固言告诉李德裕一个重要的消息,国内已经成功研制出汽车,造汽车就需要大量的钢铁、橡胶,燃烧汽油。
钢铁方面朱达路优势不大,但是朱达路地处热带,有的地方可以种植橡胶,农水部已经搞了一些橡胶种子送到符真路、巽他路,朱达路也可以要来一些,种植橡胶未来肯定有利可图。
朱达路虽然不产石油,但是瀚海路产石油,朱达路正好在运输路线上,完全可以截留一些在朱达路提炼,发展炼油业又可以帮朱达路增加一份财源,
李德裕惊叹李固言的想法,但是觉得汽车才刚研制成功,大规模的应用还需要一段时间,而且朱达路刚从朝廷那要来纺纱业,又想要炼油业,肯定会自讨没趣。
不过橡胶的生产是个慢功夫,朱达路倒是可以引进一些,李德裕当即派人到符真路要来一些橡胶种子,搞到西南部的喀拉郡(喀拉拉邦)种植,待汽车业发展起来,肯定可以赚上一笔。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