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就是靠这些优势产业赚国外的钱,允许朱达路搞绵纺纱业,国内就要少赚一些,李纯不禁有些肉疼,但是转念一想,国内也在发展一些新兴产业,迟早要搞产业转移,朱达路目前经济困难,就适当放宽一些吧。

        李纯考虑清楚以后,全部批准两人所奏之事,责成中书省去办理。

        韩愈收到朝廷的批复以后,信心大增,全力推进苏伊士运河的建设,并在苏伊士运河北端入海口附近,开始正式建设穆庭的首府。韩愈认为,运河修好以后,有通江达海的效果,就将新城命名为通达府(今塞得港)。

        韩愈命人将北段开挖运河产生的土方,全部运到通达府附近,填掉沼泽、浅海,填完之后就开始建城,力争在苏伊士运河开通以后,将通达新城也建好。

        韩愈根据埃及一带盛产棉花的优势,派出大量的羌戎商人到各地收棉花,拉到苏伊士港,然后卖到国内,羌戎人、夷人都能赚到一些钱。

        在韩愈严格的管制下两族各信各的教,再也不去拉拢其他族人信仰自己的宗教,也不再相互攻讦,彼此安分了很多,都开始忙着赚钱。

        韩愈发现,在大食教的教义中,还是有些极端思想,决定按照“三化”的标准,大规模开展宗教改革。

        韩愈就要求各地进行排查,凡是有宣扬极端思想的神职人员,要求其必须改正,否则就革去其神职,实现去极端化。

        凡是有宣扬分裂、暴力的经书,一概没收,由各郡民政局组织宗教专家进行修改,直到符合标准为止,实现去分裂化。

        取缔一切有领导关系的宗教组织,各个寺庙完全独立,不受任何组织领导,只有郡、领的民政部门才有权管理,实现去中心化。

        韩愈的宗教改革还是遇到了一些阻力,特别是遭到一些大食教宗教人员的反对。韩愈的态度也很鲜明,要么按照“三化”标准进行改造,夷人保持宗教信仰的权力,否则朝廷将会采取严厉措施,甚至摧毁绝不整改的寺庙。

        穆庭路有两个军坐镇,这些人无可奈何,不敢乱来,只得先表面答应下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