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裕听他话中有话,就问:“以郑太守之见,应当如何发展朱达路的经济?”

        郑亚说:“从目前来看呢,朱达路主要是种一些稻米、甘蔗,收益不大,但是朱达路中部一带气候干爽,其实也适合种棉花,采出来棉花可以再压成皮棉,皮棉又可以就地纺纱,这一条龙,可是能产生不少的收益。”

        李德裕点点头,佩服郑亚是个有心人,但是又说:“棉花纺纱,属于朝廷禁止在海外举办的行业,这个有些难办。”

        郑亚说:“事在人为,当初李大人在符真路时,不是把水泥产业给争取过去了吗?现在朱达路穷困,不搞几个赚钱的产业,就没办法分利益,早晚还是会产生动乱。”

        李德裕点点头:“这个我向朝廷申请一下,除此之外,还有别的途径吗?”

        郑亚说:“李大人在符真路时,不是搞了一个宝石、翡翠交易市场吗?其实我们朱达路也产一些宝石,只是都在民间私下交易,没有形成规模,大人完全可以在显德府也搞一个宝石交易市场,我们锡兰郡的宝石带头过来交易。”

        李德裕赞道:“搞这个我有经验,可以很快就搞起来,税收能增加不少。”

        郑亚又说:“据下官所知,朱达路虽然矿藏不是非常丰富,但也还是有些煤、铁、锰矿的,只要派人去勘探出来,采矿、冶金都可以赚钱,不是又多了一笔财路。”

        李德裕开始对郑亚刮目相看了,觉得这个部属太有思想了,如果不是他任太守不久,真想直接将他延揽到路的官员中。

        郑亚走后,李德裕再次召集五人政务会成员,向他们问计如何发施政,几个人还是老一套,要么谈一些空洞的口号,要么就是故作思考。李德裕感觉跟这几个庸人也商议不出什么,就提前散会。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三五中文;http://www.downclass.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