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广荣反应比较快,立即说:“听了李大人的话如醍醐灌顶,我们过去的认识确实有很多偏差,以后还请李大人拨乱反正,我们一定跟着你把朱达路建设好。”
欧正嵘也跟着表态:“其实卑职原计划就要在下半年开办一些学校,卑职一定把这些事办好,到时还请李大人指导。”
凤岐山和姜赢山则是站在那里没吭气,似乎还有点不服气。李德裕想姜赢山好歹是用战功换来的,自己不好动,你凤岐山也没见有啥特别的本事,再观察一段时间,不行就挪窝。
至于王之孝留下的烂摊子,李德裕还是要管,李德裕先抓两个首要问题,一是牂牁族全面往城市收缩,绝对不能再超出范围居住,二是大规模的厘清建设郡界,然后完全封死,只留下少量出入口。
第一个措施很好执行,那些跑去农村的牂牁人,要么被杀、要么被抢,这次都怕了,纷纷迁回城里,再也不敢去农村充大爷了。
第二个就比较难办了,需要占用不少山林和良田,最后李德裕参照张广孝的做法,将有农田的郡界定为一丈宽,有山林河流的地方适当放宽,在郡界全部种上刺树、荆棘,使人无法通过。
李德裕还把符真路的办法引进过来,采取大规模的举报制度,凡是举报有人越界属实的,给予一定的金钱奖励,对越界人进行重罚。这个办法不难,就是前任官员太懒,一旦认真实行起来,效果很好,夷人跨郡活动的行为很快就被制止住了。
李德裕认为朱达路最核心的问题还是经济,经济起不来,三族共享收益就是一句空话。李德裕发现朱达路其他地方都不行,锡兰郡倒是独树一帜,小日子过得很好。
李德裕将郑亚召到显德府,跟他探讨经济发展之道。
李德裕说:“遍观朱达路各郡,唯有锡兰郡的经济发展最好,内部也比较和谐,一点没被这次叛乱影响,郑太守有何妙招?”
郑亚也听说新来的总督雷厉风行,是个干事业的人,就诚恳地说:“俗话说:穷山窝里也能刨出二两金,何况是这么大的朱达路,都是前人太懒,不去思考,不去想办法,就等着经济会自己发展起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