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有的地方由于经济发展比较快,需要的劳动力比较多,当地的官府会有条件的引入一些夷人进城。比如吉隆领,由于发现了大量的锡矿,采矿、运输、冶炼需要很多的劳动力,原来城内的夷人远远不够。

        高启伦就特事特办,从周边招徕了一批精壮劳动力,每个人签署一个保证书,必须服从官府的管理,尊重华襄两族,就可以获准到矿场上班,也可以在领城内买房置业。

        这些获准进城的夷人,前期都会被重点观察,一旦发现有不轨行为,立即驱逐回乡,矿场永不录用。

        城内的夷人混的好,可以进入基层公职、医、教等岗位,有的善于经商,在城内夷人聚居的地方开店收入也不错,还有的夷人头脑灵活,可以帮着襄人到夷人地区收货、推销,也能拿到不错的薪水,哪怕就是当个清洁工,挣得也是种地的好几倍。

        靠着“分类管理、恩威并施”的模式,夷人可以求仁得仁、求财得财,各凭理念选择到城乡发展。至于又想多赚钱,又想争地位的夷人,只要敢惹事,各级官府的处理方式很一致,就是一律驱逐到农村。

        如果在农村还不老实,有忤逆之举,就会被判刑、流放。

        由于有严格的管制,城内的夷人就业得到了保障,但是也不可能人人都有工作,必然存在一些孤老病残的人员。符真路专门出台了政策,在城市内的弱势群体,特困人员,只要是表现良好,给予最低的保障,体现人道精神。

        元和19年,朝廷将西征元帅府设在马六甲城,高启伦奉命做好元帅府的保障工作。高启伦调集全郡的人员,竭尽所能保障好朝廷大军的征讨行动,受到了范希朝的高度赞扬。

        由于朝廷西进的人员和物资都要在马六甲中转,马六甲城进入了忙碌状态,高启伦专门派出大量人员协助储存、转运军事物资。

        进入7月份,前方的战事逐步明朗,唐军在天竺一带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大部分国家都已经被攻灭,但是黑衣大食的战事还处于胶着状态。范希朝认为,朝廷集中了三路大军,应该可以拿下黑衣大食,即使有新的困难,可以调第一路军过去支援。

        7月下旬开始,朝廷任命的官员到隆安府停留几天,学习一些治理夷人的经验后,开始分批赶到马六甲城。这些官员都会跟元帅府对接一下,如果做任职的地方战事已经结束,就过去赴任,如果还在打,就暂时留在马六甲观望。

        按照朝廷的任命,严秦被任命为新成立的治安部尚书,张广孝被任命为东天竺帕迦路总督,王之孝被任命为南天竺朱达路总督,韦处厚被任命为西天竺瞿印路总督,吴元济被任命为穆庭路从三品的代理总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