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泰说:“臣建议,还是要有个竞争淘汰机制,不然有的襄兵混吃混喝,混到50岁,部队根本就没有战斗力。”
李纯道:“确实如此,这样吧,前三年为义务兵阶段,给的待遇相对一般,三年后进行筛选,凡是能够满足要求的全部留下,提高待遇水平,以后每五年筛选一次,凡是素质下降太厉害的淘汰掉,让他们平时保持一定的训练强度,朝廷决不花钱养废物。”
韩泰说:“臣还有一个建议,部队也没有那么多非战斗岗位,。这些人满40岁以后,还要进行一波大的淘汰,身体弱一些的,可以转到地方来,地方也有看到大门、看仓库的岗位,用谁不是用,可以优先用他们。”
李纯道:“这个办法可行,淘汰的同时,还要增加部队的吸引力,让襄人们觉得在部队当兵比在地方工作强,而且当的越久,待遇越好。”
韩泰说:“按照陛下说的办法,需要砸不少钱,这个钱谁来出,朝廷还是地方。”
李纯道:“要想吸引人,砸钱是必须的,不能幻想让他们无私奉献,襄人部队都是各路、郡来用,经费就由各路自己承担,朝廷只承担主力军、师部队的费用。”
韩泰说:“臣就按照陛下的意见,回去就做方案,襄人团和民兵营都按照这个办法来。”
李纯道:“襄人团是各路、郡掌握的比较精锐的部队,待遇可以更好一些,关于民兵营的模式,不要规定的那么清楚,让各路参照襄人团的模式,自己适当变通,不然地方上会说朝廷请客、他们买单。”
韩泰说:“民兵营的任务轻一些,地方上自己能抓到人就行,花多花少让他们自己定,这种军制模式,应该怎么称呼?”
李纯想了一下,说道:“就叫军户制,他们长期在部队服役,家属肯定也要带上,等于全家参军,而且父亲退役的时候,如果他们的儿子条件适合,可以优先参军,保持一定的传承。”
韩泰说:“陛下的这个主意好,这些襄兵要想让儿子接班,就要必须努力训练,争取干到40岁以后,否则孩子还小,没法接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