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裕认为,要发展好琼州,既要帮助僚越人发展,也要执行好朝廷引进汉人进入襄人地区的政策。

        当时,南下来琼州的汉人,基本都是从雷州的徐闻乘船过来,需要不少费用,上岸以后又要寻找合适耕种的荒地,有时还会面临与僚越族的纠纷。

        很多北方迁移过来的汉人,很多就在广珠道在大陆的几个州寻找荒地耕种,不愿跨海来到琼州。

        李德裕仔细查访了一番,觉得琼州荒地其实很多,前期之所以引起汉襄矛盾,主要是汉人主要都是寻找靠海、靠路,交通相对方便的地区开荒。

        内陆地区其实有更多的荒地,但是因为交通不便,官府的统治力量薄弱,汉人怕麻烦、怕风险,不敢深入内陆垦荒。

        李德裕深入思考以后认为,要想吸引更多汉人到琼州,必须营造一些便利条件,减少汉人来琼州的负担和顾虑。

        首先,在徐闻码头派驻人员,积极宣扬吸引汉人到琼州垦荒,凡是从大陆到琼州垦荒的,可以由琼州官府出钱雇船将其人员和行李运到颜舍城。

        其次,由州县在内陆地区寻找一批面积大、条件好,便于汉人耕种的地方作为安置区,由官府出面和安置点附近的僚越族首领沟通,划定安置区的范围,避免再次产生华襄矛盾。

        再次,从各县向安置区修建道路,在规划居住的地方平整土地,方便汉人过来,来了就可以建房垦荒。

        最后,李德裕派出引导人员,在颜舍城码头,向前来垦荒的汉人介绍各个安置区的情况,引导汉人前去各个安置区,并提供交通方便,让汉人可以快速到安置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