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迁需要成本,李德裕就从朝廷下拨的经费中,适当匀出一些补贴迁出的汉人,这些汉人觉得,新的土地固然没有原来的好,但是也算化解了矛盾,省的和僚越人斗的你死我活,基本接受搬迁。

        第95章德裕赴琼

        大部分僚越人觉得,新来的长史,处理事情不偏不倚,能够为襄人做主,迁走了不少侵占僚越人土地的汉人,真正执行了汉人不得压迫襄人的政策,积极拥护他的做法。

        李德裕走访了很多僚越族村寨,发现很多僚越族人还过着比较原始的生活,很多人都不会讲汉语,汉化政策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

        李德裕认为,开发襄人地区,不光是发动汉人到襄人的地区发展,也要让襄人得到发展,改善襄人的生存条件。

        回到颜舍城,李德裕把解决汉襄矛盾的情况向郑茂丰汇报,并提出了加快僚越族区域汉化和开发的想法。

        郑茂丰对新来的长史也是另眼相看,劳苦了几个月,居然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回来又想着揽新活,要干就让他干吧,毕竟符合朝廷的旨意,不怕累着就行。

        李德裕搜罗了一批汉人农业能手和教师,分到各县的僚越人地区,教僚越人用新的方法耕种土地,还发给一些种子、农具,设立襄人学校,教授僚越人子弟汉语和一些基本知识。

        这些僚越人也能感受到官府的善意,看到汉族人的耕作方法确实更好,收获更多,就愿意使用新的耕作方法耕种,逐步告别了原始的生存方式。

        官府在各地分批建设的襄人学校,逐步招收了不少僚越人儿童入校学习,汉语和汉人的生活方式,逐步被僚越族人接受,便利了两族人的沟通交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