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勾勒未来的轮廓(中)

        黑板上的粉笔字清单,像一张初步的诊断书,揭示着工业肌体深处潜藏的多处病灶。

        接下来的工作,是从诊断转向开方,评估这些“共性基础难题”的危害程度、紧迫性,并勾勒出初步的“治疗方案”。

        赵四将初步梳理出的十几个大方向,分配给小组每位成员,要求大家分头深入研读相关案例报告,提取关键数据,进行交叉比对和分析。

        他自己则负责最核心、也是最具前瞻性的部分:结合脑海中那些零散却至关重要的未来项目信息,对这些难题的战略重要性和攻关优先级进行判断。

        办公室里的气氛变得更加专注。除了纸页翻动和笔尖书写的沙沙声,更多的是沉思后的低声讨论。

        “赵工,您看这个‘高性能合金钢冶金质量’方向,”陈继业拿着几份报告过来,眉头微蹙,“案例非常集中,主要是重型机床主轴、大型轧辊、船用柴油机曲轴等关键部件早期疲劳断裂或磨损超差。”

        “根源都指向钢材纯净度不足(非金属夹杂物超标)、碳化物分布不均匀、淬透性不稳定。”

        赵四接过报告快速浏览,点头道:“这个问题覆盖面极广,从重机、机床到船舶、动力,几乎是装备制造业的‘粮食’问题。优先级必须调高。”

        他脑海中闪过未来对高可靠性轴承钢、齿轮钢的迫切需求,补充道,“重点要关注超高强度轴承钢的接触疲劳寿命、齿轮钢的弯曲疲劳强度和耐冲击韧性。这关系到未来高速、重载装备的升级。”

        王永革那边进展也很快,他负责“特大/重载轴承”方向,嗓门依旧洪亮:“四哥,汇总了矿山机械、轧钢设备、港口起重机的案例,问题大同小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