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都是内外圈开裂、滚子破碎、保持架磨损,寿命远低于设计值。除了轴承本身材料和设计,安装配合精度、润滑清洁度、现场维护水平差也是大问题!这玩意儿,牵一发动全身!”

        “没错,”赵四表示赞同,“轴承是旋转机械的关节,它的可靠性是系统工程。攻关不能只盯着轴承厂,要从设计选型、配合公差、润滑系统、状态监测乃至使用维护规程,进行全链条的规范和提高。”

        “这个方向,列为‘应用牵引型’攻关,需要主机厂和轴承厂协同。”

        他自己重点分析“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案例显示,高精度齿轮、精密模具、光学镜片、航空航天精密结构件的加工精度和一致性难以保证,严重依赖老师傅的手艺和少数进口设备。

        赵四意识到,这不仅是加工能力问题,更关乎测量、控制、机床精度保持等基础能力。

        他联想到未来对微电子、精密光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需求,将这个方向的战略重要性标记为“极高”。

        他在笔记上写下初步思路:“近期以仿制改进现有进口高精度机床为主,重点突破精密主轴、滚珠丝杠、数控系统可靠性;中长期需布局超精密加工工艺(如金刚石车削、研磨)及在线测量技术。”

        对于“特种功能材料”,赵四依据电子管厂和雷达基地的经验,以及未来信息中对电子元器件、半导体、新型发动机材料的提示,将其分为几个子项。

        电子材料(阴极、封装、基板)、高温材料(涡轮叶片、燃烧室)、耐腐蚀材料(化工设备、海洋装备)。他判断,电子材料和高温材料的需求将最为迫切。

        “环境适应性及加速寿命试验方法”这个方向,由一位年轻干事初步整理。案例多来自南方湿热地区、北方高寒地区的装备故障,以及一些需要高可靠性的军工产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