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臣礼部尚书万士和接旨后,立刻问道:“若是学子不肯呢?”
“不肯就不做眷录,又不是求着他们进,一个不去,还给德王殿下省心了呢,不肯向下摸排,陛下说了,要是咱大明的举子们都不肯,都想着当官,也行,那就另外开科便是。”
“本来考完了会试也不是进士,只有经过了殿试才是,不是吗?”冯保老神在在的说道:“他们想进,格物院还不见得收呢,到了格物院还要再考一次。”
本来隋唐年间的科举,就有算学,到了唐末才革罢。
一般情况下,会试放榜后,殿试策问就是走个形式,基本上名单和名次已经完全确认,但殿试这个形式走不完,就还不是进士。
所以,会试放榜后,询问算学前五十名,不肯去就向下摸排,直到选够五十个位置,会试一科5000余人同台竞技,朱翊钧不信这帮举人不想上岸,会试是什么好玩的事儿吗?三年一次,考不中就是寒窗苦读又三年,可比黑色高三一年还要可怕,是整整三年的煎熬。
到了格物院备选,也是要经过考试的,而且难度会增大很多,考不进皇家格物院也无碍,可以到皇家理工学院任教,如果有志格物院,可以一边任教一边继续准备考试。
冯保详细的解释了下其中的关键。
“原来如此。”万士和欲言又止,最后没有说出口,这道圣旨的核心问题,其实不是学子们愿不愿意。
大家都是过来人,能上岸,都想着早日上岸,继续寒窗苦读,街坊邻居的指指点点,会不断的对自己产生怀疑,对家庭也是巨大的负担,无论是在国子监就学,还是再参加会试消耗的人力物力精力,都是身心的折磨。
能上岸肯定是千肯万肯的,而且蒸汽机已经展现了了他的锋芒,已经有被用的到处都是的趋势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