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拍打着窗棂,林宇望着被寒风卷得明灭不定的烛火,突然开口:“陈墨,你说为何北宋天圣年间,益州十六家富商联办的交子铺,最后落得信用崩塌的下场?”
陈墨摩挲着案上的蜀锦卷,眉头微蹙:“听说是因为私印滥发?可起初交子便利了交易,为何富商们要自毁根基?”
“要弄清这缘由,得先讲讲交子的来历。”林宇拿起一枚铁钱,在掌心重重一握,“北宋初年,蜀地实施专行铁钱的货币制度,铁钱币值低、重量大,流通极为不便。据南宋人李攸《宋朝事实》记载,‘川界用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钱一贯。大钱一贯重十二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如此‘值轻量重’的货币,严重阻碍了商贸往来。与此同时,宋代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对货币的需求大增,可铜钱短缺,难以满足流通需求。在这种情形下,成都出现了经营铁钱保管业务的交子铺。”
林宇微微眯眼,陷入对那段历史的遥想,缓缓说道:“那时有个传说,宋初四川物阜民丰,经济极为发达。有位外地富商在益州赚得盆满钵满,准备回乡时,望着堆积如山的铁钱,犯了难。他雇来的脚夫,个个被沉重的钱袋压得直不起腰,一路叫苦不迭。其中一个脚夫嘟囔着:‘这钱要是像纸一样轻就好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富商心中一动,琢磨起用纸来代替铁钱流通的法子。回益州后,他联合数位当地富商,开办了最早的交子铺。存款人把铁钱交给铺户,铺户将存款数额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纸券上,交给存款人作为取钱凭证,这临时填写金额的楮纸券,便是最初的‘交子’,彼时它只是一种存款凭证,还算不上货币。”
“原来交子是这么来的。”陈墨若有所思。
林宇点点头,接着说道:“交子的出现,对北宋经济发展可谓影响深远。起初,它极大地促进了商业繁荣。想象一下,以往商队要带着沉重的铁钱长途跋涉,不仅运输成本高昂,还面临被盗抢的风险。有了交子后,商人们只需携带轻便的纸券,就能在各地交子铺兑换铁钱,跨区域贸易变得便捷无比。益州的蜀锦、茶叶,两浙的丝绸,福建的瓷器,通过交子的流通,源源不断地运往各地,北宋的商品经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活跃,甚至催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夜市,东京汴梁的勾栏瓦肆灯火通明,直至三更才歇。”
“而且,交子还推动了金融创新。”林宇拿起案上的史册,翻至相关记载,“交子铺在经营过程中,衍生出了类似现代银行的业务模式。他们不仅为商人保管铁钱、发行交子,还会根据商人的信用状况提供贷款。这种金融服务,为许多中小商人解决了资金周转难题,让更多人投身商业活动,进一步刺激了经济发展。同时,交子的流通也带动了印刷、造纸等相关产业的兴起,益州的楮纸作坊日夜赶工,雕版工匠们精心雕刻交子印版,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听起来交子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啊。”张淮感叹道。
林宇神色一黯,摇头道:“可惜好景不长。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交子使用愈发广泛,许多商人联合成立专营发行和兑换交子的交子铺,还在各地设分铺。因铺户恪守信用,随到随取,交子渐渐赢得了极高信誉,商人之间的大额交易,也越来越多地直接用交子支付货款。但宋仁宗天圣元年,朝廷见交子有利可图,干脆设立益州交子务,将交子发行权收归官营,这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设立的纸币发行机构。官营交子初期,确实凭借朝廷信誉稳定了市场。可到了熙宁年间,王安石变法急需钱财,朝廷便开始大量增发交子。当时有个叫周行己的太学生,曾上书朝廷,直言‘交子之法,以方寸之纸,飞钱致远,然不积本钱,亦不得以空文行’,可惜这番忠言被当成了耳旁风。”
“后来如何?”张淮忍不住问道。
“后来?”林宇冷笑一声,“元祐年间,交子两界并行,发行量直接翻倍!市面上交子泛滥,百姓拿着交子去兑换铁钱,交子务的库房却拿不出足够储备。交子的贬值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粮食、布匹等生活必需品价格飞涨,普通百姓苦不堪言。更荒唐的是,崇宁年间,朝廷为解决财政危机,干脆废除交子旧界,发行‘钱引’替代交子。但由于缺乏准备金,钱引很快也沦为废纸。交子从促进经济发展的利器,变成了摧毁经济秩序的毒药,北宋的经济也因此元气大伤,间接加速了王朝的衰落。”
他神色凝重,继续道:“宣和年间,还发生过轰动一时的伪造交子案。有个叫刘定的雕版匠,勾结交子务小吏,偷偷复刻交子印版。他们伪造的交子足有十万贯之多,流入市场后引发物价飞涨。等到官府察觉时,百姓手中的交子已经大幅贬值,许多人家破人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