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看着满墙的纹样分析图,忽然泪流满面。

        她终于明白爷爷那句“摸清老祖宗的心脉”是什么意思。

        这些柳条编织的,不仅是精美纹样,更是一个民族危难时刻的不屈与智慧。

        “改稿。”她擦干眼泪,声音坚定,“申遗报告全部重写。这些纹样,必须用它们真正的名字,烽火纹章。”

        窗外,雨后初霁的天空挂起一道彩虹,像是为那些无名英雄竖起的丰碑。

        整理最后阶段,桌上摊开着厚厚一摞资料,旁边散落着柳青和张磊熬夜整理的照片,李阿婆演示“六角叠丝”、爷爷举行“封刀礼”、工坊集体编织柏悦酒店灯罩的场景。

        文字材料部分,技艺简介、传承谱系、代表作品列表等都已初步成型。

        张磊揉了揉通红的眼睛,打了个哈欠:“青姐,‘濒危状况’和‘保护计划’这部分还是有点空。光说面临机械化冲击、传承人高龄化感觉不够有力,每个非遗项目都这么写。我们需要更独特、更震撼的故事。”

        柳青疲惫地靠在椅背上,目光扫过书架,落在了那本蓝布包裹的《断柳录》上。自从爷爷将它交给她,她更多是将其视为一本应对危机的工具书。

        “故事…”她喃喃道,伸手取过《断柳录》,“或许故事都在这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