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将“千结纹”扫描图导分析软件,用不同颜色的线条区分经纬走向,一个清晰的数字“3”和“3”在纹样中心显现出来。
“33...”周明喃喃道,“是什么意思?”
“是三月初三。”孙太公突然说,“那年三月初三,游击队在大杨庄打了场埋伏...”
真相如闪电般劈开迷雾。柳青激动地翻看其他陌生纹样:“那这些呢?是不是也都是...”
接下来的三天,工坊变成了战时密码破译中心。孙太公凭着模糊的记忆,爷爷结合家传秘闻,年轻人用技术手段辅助,一个个纹样被破译。
流云纹代表夜间行动;双菱纹表示药品短缺;盘长纹寓意道路畅通...
最令人震撼的是“月影纹”,奶奶独创的那个纹样。
经过反复比对回忆,爷爷终于想起,这是奶奶为纪念太爷爷而创,专门用在祭筐上,寓意英魂不灭,月光长照。
“所以那个仿制者根本不懂,”柳青又气愤又自豪,“他把祭纹用在了灯罩上!”
随着最后一个谜样被破译,工作室里一片肃静。雨不知何时停了,夕阳破云而出,金光透过窗户,正好照在那只旧粮筐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