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纸上画了个简易井架,果然与纹样惊人相似。
张磊立即在数据库里添加了实际用途和结构原理字段。
“那这个‘回’字纹呢?”柳青指着另一个常见纹样。
“粮囤底纹。”爷爷不假思索,“三层回字套编,防潮防鼠。当年闹饥荒,清河镇靠这种粮囤多保住三成粮食。”
张磊飞快地搜索印证,果然在县志中找到相关记载。
柳青指着万字不到头纹样:“爷爷,这个纹样奶奶说是太奶奶教的,那太奶奶是从哪儿学的?有什么讲究吗?”
爷爷的手放在编了一半的柳筐上:“你太奶奶的娘家,过去是运河上的船户。这纹样,像不像捆扎船帆的绳结?寓意一帆风顺,路途不断。”
除了请教爷爷,柳青还走访了镇上的老河工、老手艺人。
柳青和李阿婆来到镇上最年长的陈奶奶家,老人已经一百零二岁。
“战甲纹?”听到这个词,陈奶奶浑浊的眼睛突然有神,“那是我男人发明的!”
柳青打开录音设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