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驯化过程困难重重。组培苗太娇弱,第一天就出现大面积蔫萎。

        “湿度不够!”“光照太强!”“根系不吸收...”

        专家们忙得团团转,各种现代设备都用上了,效果仍不理想。

        深夜,柳青在奶奶笔记里寻找线索。突然,她看到一段关于驯野柳的记录:“野生柳移栽,宜渐见光,日增一刻,七日乃成。”

        她猛然想起专家的炼苗流程不就是渐进见光吗?

        次日,结合奶奶的“七日见光法“和专家的温湿度控制,一套完整的驯化方案形成了。爷爷负责掌握见光时间,专家团队调控环境参数。

        奇迹发生了。第五天,组培苗开始适应户外环境;第七天,新根长出;第十天,嫩叶转绿...

        “成功了!”周教授激动地记录数据,“成活率92%,远超预期!”驯化成功只是第一步。百亩坡地的开垦才是真正挑战。

        推土机轰鸣作业,但遇到大量石块,进度缓慢。

        “不能全用机器!”爷爷指着坡地,“那些大石头是保水的关键。”

        他带人用最原始的方法:铁钎撬,麻绳拉,保留主要岩石,只平整种植带。这样虽然慢,但最大程度保持了山地水文。

        王婶犹豫:“要是种不好...赔不起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