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剧本前面的内容就让她吃了一惊,虽然背景设置的有些含糊,但她无疑还是明白了女主人公的身份,一位并不光彩的妓女,像这样大胆的剧本真的能够通过审查吗?

        等她继续往下看下去后,她也就稍稍明白了为何作者会说这个剧本同她有关,不过这样的关联在剧本当中并没有那么紧密,不过作者肯定听过她的一些传闻,并且以此为基础虚构了很多东西。

        借助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来激起巴黎民众们的遐想和猜测,这在如今巴黎的戏剧界并不是什么很稀奇的手段,尤其是在那些历史剧当中就更为常见。

        而那些看似虚构的部分,其实是米哈伊尔结合了一下后世比较经典的改编剧本,在一定程度上打破“病弱女主”的形象,赋予人物更深刻的精神层次。

        正因如此,玛丽·杜普莱西在看这个故事的时候既感觉有点熟悉,同时也感觉自己在看一个更加鲜活的女性角色。

        而这个故事无疑同它的选材一样大胆,一位事实上的妓女似乎同一位贵族青年产生了真正的爱情,虽然玛丽此时此刻并不愿意相信这样的故事,但在看到这样的段落时:

        “因为你看到我咯血时握住了我的手,因为你哭泣了,因为世间只有你真正同情我。”

        “您爱我是为了我,不是为了您自己,而别人爱我从来只是为了他们自己。”

        她的心跳还是不由自主地加快了。

        而这一句句动人的对白无疑在将故事的情节不断推向更高处。

        相遇——爱情——下定决心到乡下一起生活——男主人公父亲的阻挠——女主人公被迫离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