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看着眼前这群充满朝气的年轻人,心中欣慰。他知道,一个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最终还是人。营造一个能让员工感到归属感、价值感和快乐的工作氛围,与技术和资金同样重要。

        第62章战略抉择与独立之路

        夕阳西下,团建活动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员工们带着放松的心情和对风园的美好印象踏上归程。这次简单的团建,不仅放松了身心,更在无形中强化了团队成员对“风行”这个集体的认同感,为接下来迎接更大的挑战,注入了新的动力。

        盛夏的喧嚣渐渐沉淀,风园迎来了初秋的静谧。距离“月湖云雾”秋茶的采摘制作还有一个多月,但相关的准备工作已经悄然启动。相比于春茶的娇嫩鲜爽,秋茶更显醇和甘润,别有一番风韵,林风对其同样寄予厚望。

        这一次,他决定在春茶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风园茶叶的“匠心”内涵。他再次请来了那位经验丰富的老茶师,并让赵大山挑选了几名心思灵巧、对制茶有浓厚兴趣的年轻村民,组成一个核心的制茶小组。

        在制茶工坊里,林风没有急于传授具体的技法,而是先让老茶师讲述他与茶叶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经历,讲述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下茶叶的微妙变化,讲述那些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手上的感觉”。

        “做茶,急不得,也快不得。”老茶师用布满老茧的手轻轻抚摸着炒茶的铁锅,眼神悠远,“火候差了分毫,味道就变了。就像养孩子,你得懂它的性子,顺着它来。”

        年轻的学徒们听得似懂非懂,但都屏息凝神,努力捕捉着老茶师话语中蕴含的古老智慧。林风在一旁安静地听着,他知道,这种口传心授、经验与感觉并重的传承方式,正是现代工业化生产中最缺乏,也最珍贵的部分。

        他让苏婉清将老茶师讲述的关键节点和心得体会,用文字和视频记录下来,尝试将这些模糊的经验,进行初步的梳理和固化。这并非要取代感觉,而是为后来的学习者提供一个入门的路径和参照。

        同时,他也引入了更精确的温湿度监测设备,要求对摊晾、杀青、揉捻、干燥每一个环节的环境参数进行记录,并与最终成茶的感官审评结果进行关联分析。他要做的,是在尊重传统匠心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去理解和复现那些“极致”的瞬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