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护站在院门外,心里空落落的。他不知道姑娘去哪了,是嫁人了?还是搬走了?去年的春天还在,去年的桃花还在,可去年的人,却不在了。

        他从怀里掏出笔,在院门上写了一首诗: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写完后,崔护站了一会儿,叹了口气,骑着马走了。他当时也没想到,这28个字,会成为后来人每次想起“物是人非”时,都会念起的诗。

        后来有人问崔护,那个姑娘到底去哪了?崔护笑着说:“我也不知道。或许她嫁了个好人家,或许她搬到了别的地方。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个人心里,都有过‘人面桃花’的时刻:比如回到老房子,发现小时候的玩伴不在了;比如翻开旧照片,发现照片里的人已经走了。我只是把大家都有的感受,写进了诗里。”

        确实,这首诗之所以能流传千年,不是因为崔护写了一场“一见钟情”,而是因为他写了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怅惘”——春天会再来,桃花会再开,可那些曾经遇见的人、经历的事,却再也回不来了。

        归隐田园的晚年:把一生过成一首平淡的诗

        60多岁的时候,崔护从岭南回到了洛阳。那时候他已经头发花白,身体也不如以前了。朝廷想让他当“太子少保”,这是个闲职,待遇好,还不用干活。可崔护拒绝了——他说:“我当了一辈子官,现在想回家种种花,看看书,过几天清闲日子。”

        他在洛阳城外买了个小院,院里种了几棵桃树,每年春天,桃花开的时候,他就坐在桃树下,喝着茶,看着书,偶尔还会想起长安城南的那场春天。

        邻居们都知道他是“大官”,经常来跟他聊天,问他当官的故事。崔护从不摆架子,总是跟他们聊家常,教他们种庄稼,有时候还会给孩子们讲诗文。有个小孩问他:“崔爷爷,你写的‘桃花依旧笑春风’,是什么意思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