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氏知道这是婉儿的机会,连夜把唯一一件没破的布衫改小,给婉儿穿上,还把藏了多年的一支旧毛笔塞给她:“去,把你会的都写出来,别给你祖父丢脸。”
婉儿攥着毛笔,站在人群最后,看着武则天坐在高台上,那张脸冷峻得像冰——这就是杀了她祖父的女人。可她没慌,铺开纸,想起母亲教她的“托物言志”,提笔就写:
“密叶因裁吐,新花逐翦舒。
攀条虽不谬,摘蕊讵知虚。
春至由来发,秋还未肯疏。
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
这首诗写得多妙啊!表面说“剪出来的花看着像真的,可摘了花蕊才知道是假的”,暗地里却在说“真假好坏,得看本质,不能只看表面”——既没拍武则天的马屁,也没露怯,还透着股机灵劲儿。
武则天拿起诗稿,越看眼睛越亮,抬头问:“这诗是谁写的?”
婉儿从人群里站出来,规规矩矩行了个礼:“罪臣之女上官婉儿。”
旁边的太监赶紧提醒:“陛下,她是上官仪的孙女!”意思是“您忘了她祖父的事了?”
武则天没生气,反而笑了:“上官仪的孙女,果然有才华。你这孩子,不卑不亢,比宫里那些会说奉承话的强多了。”当场就免了婉儿的奴婢身份,让她留在身边做女官,负责抄录文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