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申君的祠堂在空山里,只有古柏和泉水陪着他,多冷清;
又写
“日暮江南无主人,弥令过客思公子”
——傍晚的时候,江南没人管(其实是战乱没人管),路过的人看见祠堂,更想念春申君那样的好人。他是在怀念春申君,也是在盼着当时能多几个像春申君那样的人,能站出来保护老百姓,能让天下太平。
张继的感怀咏史诗,没什么华丽的辞藻,也没什么复杂的典故,就像他跟你坐在一块聊天,掏心窝子跟你说“我是这么想的”“我觉得该这样”。他不拍权贵的马屁,不跟世俗同流合污,就凭着这份“实在”,让他的诗里多了股子“硬气”——不是跟人吵架的硬气,是守住初心、不丢本色的硬气。
五十首诗,一辈子的“真心”
张继这辈子就写了五十来首诗,不算多,每一首都像他的“自白书”——写《枫桥夜泊》,是他乱世漂泊的孤独;写《阊门即事》,是他对老百姓的心疼;写《寄郑员外》,是他对朋友的牵挂;写《感怀》,是他对初心的坚守。
后来有人说,张继的诗“质朴自然,意境深远”,这话没错,更重要的是,他的诗里有“人”——有逃难的老百姓,有真心的朋友,有不拍马屁的自己,还有那个乱糟糟却让人忍不住心疼的时代。他不是“为了写诗而写诗”,是把自己的一辈子,把自己看见的、听见的、感受到的,都写进了诗里。
读张继的诗,读的不是“古诗”,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跟咱们一样,会孤独,会牵挂,会委屈,会为了初心咬牙坚持。就像《枫桥夜泊》里的那声钟声,一千多年了,还在敲着,敲在每个漂泊的人心里,敲在每个守着初心的人心里。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三五中文;http://www.downclass.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