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里,他活成了“诗与坚韧”的代名词

        公元910年,韦庄去世,享年74岁。他死的时候,手里还攥着一支毛笔,桌上放着没写完的诗稿,稿纸上写着“江南”两个字。

        他这辈子,活得够“折腾”:少年时在长安的破屋子里苦读,考了四十年才中进士;中年时在乱世里逃难,见过“天街踏尽公卿骨”的惨状;晚年时在蜀地当宰相,把乱世里的一方土地治理得安稳。

        他这辈子,也活得够“值”:用诗记录了一个时代的痛,让后人知道唐末不是只有传说;用词抒写了自己的情,让后人懂得爱情、思念、乡愁是什么样子;用政治才华保住了蜀地的百姓,让乱世里多了一片安稳的土地。

        有人说,韦庄是“不幸的”——生在晚唐,没赶上大唐盛世,一辈子颠沛流离;可也有人说,韦庄是“幸运的”——正是因为这些苦难,他才能写出那么好的诗和词,才能活成“乱世文人的典范”。

        现在再读韦庄的词,读“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能想起他少年的风流;

        读“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能想起他中年的沉痛;

        读“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能想起他晚年的淡然;

        读“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能想起他心底的温柔。

        这个在晚唐乱世里的老书生,用一辈子告诉我们:就算生逢乱世,就算命运不公,也能靠着“诗心”和“坚韧”活下去——可以用诗记录时代的痛,可以用词藏住心底的情,可以用双手做些有用的事。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三五中文;http://www.downclass.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