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野的还是“骑马倚斜桥”那回。秦淮河上的斜桥,是江南姑娘最爱凑堆看风景的地方,韦庄偏就爱往那儿去。他骑的是匹枣红马,鬃毛梳得溜光,他不催马,就让马慢慢走,走到桥中间,干脆勒住缰绳,一只脚踩在马镫上,另一只脚垂着,身子斜斜地靠在桥栏杆上,活像幅画。

        你猜他在看啥?不是看水,不是看船,是看桥上的姑娘!有穿红的,有穿绿的,有的偷偷瞅他,有的赶紧低下头,还有大胆的,从袖管里抽出红绸子,朝着他挥了挥——这就是“满楼红袖招”。

        韦庄也不害羞,对着姑娘们咧嘴笑,露出两颗小虎牙,还从怀里掏出个糖人,咬了一口,糖渣子掉在春衫上,他也不管。有姑娘喊:“少年郎,你从哪儿来啊?”他就扯着嗓子回:“从长安来!会写诗!要不要听?”

        姑娘们笑得更欢了,红袖挥得更勤,秦淮河的水都跟着晃悠。那时候的韦庄,哪懂什么叫“愁”?觉得江南的春天永远不会过,自己永远是穿春衫的少年,满楼的红袖永远会为他招。

        后来他老了,在蜀地翻出一件压箱底的旧春衫,料子早就发黄了,薄得一扯就破。他拿着春衫,半天没说话——当年穿这件衣服的少年,以为能在江南浪一辈子,可谁能想到,后来会经历战火,会颠沛流离,会把春衫换成官服,把少年气换成老谋深算?

        “当时年少春衫薄”,七个字,写的是衣服,藏的是再也回不去的少年时光。

        “骑马倚斜桥”:一座斜桥,装下江南最浪的风流事

        江南的桥多,直桥、石桥、木桥,韦庄偏爱“斜桥”——不是因为桥好看,是因为斜桥“不规矩”,能装下他那点浪荡的小心思。

        秦淮河上的那座斜桥,是木头做的,有点歪歪扭扭,走上去还会“吱呀”响,可韦庄就爱往这儿凑。他说:“直桥太愣,像长安的官老爷,没劲儿;斜桥软,像江南的姑娘,贴心。”

        他在斜桥上做过的“风流事”,能编一本小册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