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韦庄藏在词里的江南旧梦

        公元907年的春日,成都相府的后花园里,72岁的韦庄正坐在竹椅上晒太阳。蜀地的桃花开得艳,他看着总觉得差了点意思——没有江南的柔,没有江南的润,更没有江南的……那些藏在春风里的少年记忆。

        旁边的小吏递来一叠刚抄好的词稿,最上面写着“菩萨蛮”三个字。韦庄拿起老花镜戴上,指尖划过“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忽然就笑了,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像江南河边的水波。

        这《菩萨蛮》五首,哪里是词?是他埋在心底几十年的江南旧梦——梦里有穿春衫的少年,有倚斜桥的骏马,有挥红袖的姑娘,有似月的垆边人,还有那些甜得发腻、又带着点酸的风流时光。

        “当时年少春衫薄”:一件春衫,藏着江南最野的少年气

        要说韦庄最得意的江南记忆,一定是“当时年少春衫薄”——不是衣服有多好看,是穿衣服的人,有那股“天老大我老二”的少年气。

        那时候韦庄才二十出头,刚从长安跑到江南避乱,兜里揣着点碎银子,心里揣着满当当的傲气。他不像别的书生,走哪儿都端着“之乎者也”的架子,他爱穿浅青色的春衫,料子是最轻的绫罗,风一吹就飘起来,露出里面的白衬子,活像只刚出窝的小鸟,自在得很。

        “春衫薄”可不是随便穿的。江南的春天暖,穿厚了捂得慌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少年人嘛,就得穿得轻便,骑马、跑跳、追姑娘,都方便!

        有回他在苏州街上,看见个卖花的姑娘,手里举着一束桃花,粉嘟嘟的,比姑娘的脸还嫩。韦庄眼睛一亮,骑着马就追上去,春衫的下摆扫过路边的青草,带起一串露水,吓得姑娘扭头就跑,他却在后面笑:“姑娘,桃花卖我一枝啊!”

        姑娘被他追得没办法,扔了一枝桃花过来,正好落在他的春衫口袋里。韦庄捡起来闻了闻,香得他直咧嘴,骑着马慢悠悠走了,春衫上沾着桃花瓣,一路招摇过市,引得路边的大妈都笑:“这少年郎,真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