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接过水,喝了一口,却忘了道谢——光顾着看姑娘和桃花了。姑娘被他看得有点不好意思,转身走进了屋里,只留下崔护一个人站在院里,看着桃花发呆。

        过了一会儿,崔护才反应过来,赶紧放下碗,跟屋里的姑娘道谢,然后骑着马走了。走的时候,他还回头看了好几眼——那院桃花,那姑娘的笑脸,像刻在了他心里。

        那时候崔护刚考上进士,忙着应付各种应酬,没时间再去城南。等他忙完,已经是第二年的春天了。他想起去年的那场相遇,心里痒痒的,又骑着马去了长安城南。

        可到了那个小院门口,崔护却傻了——院门是锁着的,院里的桃花还像去年一样开得艳,可那个站在桃花树下的姑娘,却不见了。

        崔护站在院门外,心里空落落的。他不知道姑娘去哪了,是嫁人了?还是搬走了?他只知道,去年的春天还在,去年的桃花还在,可去年的人,却不在了。

        他从怀里掏出笔,在院门上写了一首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写完后,崔护站了一会儿,叹了口气,骑着马走了。他当时也没想到,这28个字,会成为后来人每次想起“物是人非”时,都会念起的诗。

        后来有人问崔护,那个姑娘到底去哪了?崔护笑着说:“我也不知道。或许她嫁了个好人家,或许她搬到了别的地方。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个人心里,都有过‘人面桃花’的时刻:比如回到老房子,发现小时候的玩伴不在了;比如翻开旧照片,发现照片里的人已经走了。我只是把大家都有的感受,写进了诗里。”

        确实,这首诗之所以能流传千年,不是因为崔护写了一场“一见钟情”,而是因为他写了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怅惘”——春天会再来,桃花会再开,可那些曾经遇见的人、经历的事,却再也回不来了。

        归隐田园的晚年:把一生过成一首平淡的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