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在江南的治水实践,让他真正明白了“达则兼济天下”的意思——不是当多大的官,不是写多少诗,是帮百姓解决多少难题,是让百姓过多少好日子。
以前他在长安当谏官,觉得“兼济天下”就是敢说话、敢骂贪官;到了江南他才知道,“兼济天下”更需要务实的行动——是修一条堤,让百姓能浇地;是挖一条河,让百姓能运货;是写一篇《钱塘湖石记》,让百姓永远能用上西湖的水。
他在江南的那几年,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有修堤、挖河、管水这些“小事”,可正是这些小事,让杭州、苏州的百姓过上了好日子。百姓们记着他的好,不是因为他写了《琵琶行》,不是因为他是大诗人,是因为他修的白堤、挖的七里山塘河,实实在在帮了他们。
后来,白居易回到长安,当了刑部侍郎,官比以前还大。但他始终没忘记在江南的日子,没忘记治水的经历。他在长安也做了很多实事,比如改善监狱的条件,减轻百姓的赋税,因为他知道,不管在什么地方,不管当多大的官,帮百姓做事才是最重要的。
晚年的时候,白居易退休回了洛阳,还经常跟朋友聊起在江南治水的日子,说:“我这一辈子,写了很多诗,当了很多官,可最让我骄傲的,还是在杭州修了白堤,在苏州挖了七里山塘河。因为那些事,真的帮到了百姓。”
诗人的手,也能托起百姓的好日子
白居易的江南治水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真正的“兼济天下”,不是喊口号,不是写空话,是用实际行动帮百姓解决问题——是修一条能挡水的堤,是挖一条能运货的河,是写一篇能管长远的文章。
他是个诗人,手里拿惯了笔,到了江南,他拿起了锄头、铲子,跟百姓一起干活;他写惯了风花雪月、民生疾苦,可到了江南,他写的是西湖的春景、山塘河的热闹,写的是百姓脸上的笑容。
现在,去杭州西湖,还能看到白堤上的柳树和桃花;去苏州,还能在七里山塘河上坐船,感受当年的热闹。这些不是冰冷的建筑和河流,是白居易留给百姓的“礼物”,是他“兼济天下”的最好证明。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三五中文;http://www.downclass.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