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你以为他在写西湖的春景?其实不是——“水面初平云脚低”,写的是修堤后,西湖的水位刚好,不高不低,正好能浇地;“乱花渐欲迷人眼”,写的是西湖边的花开得热闹,因为水多了,花长得好;“绿杨阴里白沙堤”,写的就是他修的白堤,堤上的柳树绿了,百姓们在堤上散步、聊天,日子过得很惬意。

        这首诗里的每一句,都藏着百姓的好日子。以前西湖水不好的时候,百姓哪有心思看花开、看莺飞?天天都在愁种地、愁喝水。现在水好了,日子好了,百姓才有心情欣赏春天的美景,白居易看着这样的景象,才会“最爱湖东行不足”——不是他喜欢逛西湖,是他喜欢看百姓开心的样子。

        他还写过一首《观刈麦》的后续,里面有句“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写的是杭州百姓割麦的场景,跟他以前写的“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不一样,这里没有辛苦,只有丰收的喜悦——因为水利好了,小麦长得好,百姓虽然忙,但心里开心。

        有人说,白居易的诗变“软”了,没有以前的锋芒了。可白居易不这么认为,他在给朋友的信里写:“以前我写讽喻诗,是想让百姓的苦被看见;现在我写江南的春景,是想让百姓的好日子被记住。不管是写苦还是写乐,都是为了百姓,方式不一样。”

        他的诗里,还有对治水的牵挂。离开杭州的时候,他写了首《别州民》,里面有句“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他担心走后,西湖的水没人管,百姓又会受苦,所以特意叮嘱后来的官员,一定要管好西湖的水,救救百姓。

        离开苏州的时候,他也放心不下七里山塘河,特意跟苏州的官员说:“山塘河是百姓的命根子,一定要好好维护,别让它淤塞了,不然百姓又要受苦了。”

        百姓们也记着他的好——他离开杭州的时候,百姓们都来送他,有的提着茶叶,有的拿着丝绸,有的拉着他的手,舍不得他走;他离开苏州的时候,百姓们划着船,在七里山塘河上送他,一直送了很远,还喊着“白大人,您一定要回来啊!”

        白居易站在船上,看着送别的百姓,眼泪都快掉下来了——他这辈子,当过谏官,写过千古名句,可最让他感动的,还是百姓的这份牵挂。

        “达则兼济天下”的最好注脚:不是当官多大,是帮百姓多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