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刈麦》:“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农民的苦比太阳还毒

        除了《卖炭翁》,白居易还写了首《观刈麦》,写的是农民割麦子的苦。这首诗也是他亲眼所见,比《卖炭翁》更接地气。

        那是个夏天,长安周边的麦子熟了,白居易借着下乡考察的机会,去了郊区的农田。那天太阳特别大,地面晒得能烫死人,他穿着长衫,走了没几步就满头大汗,可农民们还在田里割麦子,连帽子都没戴。

        他走到一个老农身边,老农弯着腰割麦,汗珠子像豆子一样往下掉,滴在麦地里,衣服全湿透了,贴在背上。白居易递给他一碗水,说:“大爷,这么热的天,歇会儿吧。”老农接过水,一口气喝完,说:“歇不得啊!夏天天短,现在不割,万一遇到下雨,麦子就烂在地里了,一年的收成就没了。”

        白居易看着老农的手,全是裂口,有的还在流血,心里酸酸的。他又走到田埂边,看到一个老妇人,抱着个孩子,在地里捡农民掉的麦穗。白居易问她:“大娘,你怎么不回家?这么热的天,孩子会中暑的。”

        老妇人叹气道:“家里的麦子都被官府收走交税了,没粮食吃,来捡点麦穗,不然孩子就得饿肚子。”她怀里的孩子,小脸蜡黄,瘦得只剩骨头,睁着大眼睛,看着田里的麦子,咽了咽口水。

        第六十九章白居易在长安的岁月

        白居易的心像被揪了一下——农民们在太阳下拼命割麦,累得快死了,可收来的麦子,大多被官府抢走,自己只能捡点麦穗过日子。他想起在长安当官,每天有饭吃、有茶喝,不用晒太阳、不用割麦,心里特别愧疚。

        回到长安后,他写下了《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