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治政:在荒蛮之地,把“贬谪路”走成“为民路”
韩愈到了潮州,才知道这里有多苦:城里到处是垃圾,百姓们喝的水不干净,经常生病;城外的韩江里有很多鳄鱼,经常上岸吃人吃牲畜,百姓们不敢靠近江边;地里的庄稼长得不好,百姓们吃不饱饭;更别说读书了,整个潮州,没几个识字的人。
官差把他送到刺史府,就赶紧跑了——怕被瘴气染上,也怕被鳄鱼吃了。韩愈看着空荡荡的刺史府,里面只有一张破床、一张破桌子,却没抱怨一句,第二天就开始干活。
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驱鳄鱼”。韩江里的鳄鱼,把百姓们害苦了,有个老婆婆的儿子,前几天去江边挑水,被鳄鱼吃了,老婆婆哭得死去活来。韩愈听了,气得拍桌子,他写了篇《祭鳄鱼文》,然后带着百姓们,拿着桃木剑、锣鼓,来到江边。
他站在江边,对着江水喊话:“鳄鱼!你本是远方来的恶兽,竟敢在潮州害人!我限你三天之内,要么搬到大海里去,要么就被我杀了!”说完,他把《祭鳄鱼文》烧了,扔进江里,又命人把猪羊丢进江里,“喂”鳄鱼。
百姓们都看傻了:“韩大人,这能有用吗?鳄鱼哪听得懂人话?”
韩愈却一脸认真:“放心,它要是不听,我就带人杀了它!”
神奇的是,三天后,江里的鳄鱼真的不见了——可能是被锣鼓声吓跑了,也可能是搬到别的地方去了。百姓们都欢呼起来,说“韩大人是神仙下凡!”
他干的第二件事,是“兴农桑”。他带着百姓们疏通河道,引水灌溉农田;又从中原带来水稻种子,教百姓们插秧、施肥;还教百姓们养蚕缫丝,织丝绸卖钱。没过多久,潮州的庄稼长得越来越好,百姓们终于能吃饱饭了,有的还能穿上丝绸衣服。
他干的第三件事,是“办教育”。他在潮州办了“韩山书院”,亲自当老师,教百姓们读书写字,还从长安请来有学问的人当助教。他告诉百姓们:“读书不是为了当官,是为了明事理,懂善恶,让日子过得更好。”
有个叫林巽的年轻人,家里穷,没钱读书,韩愈就教他,还给他送书送笔。后来林巽考上了进士,成了潮州有名的文人,他经常对人说:“没有韩大人,就没有我林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