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写完后,他又觉得意犹未尽,想起这些天看到的镜湖景色,又添了一首: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风吹过纸页,墨迹渐渐干了,贺知章把纸折起来,放进怀里,像是藏了一份珍贵的礼物。他望着镜湖的波,心里想着,这一辈子,就像这湖水,年轻时在长安的“浪”里翻滚,老了才回到故乡的“静”里沉淀。不管是浪还是静,都是人生的滋味,都值得好好品一品。
这年秋天,贺知章在睡梦中安然离世。弟子们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他的书桌上放着一张纸,上面写着几行狂草,笔锋依旧洒脱,像是他生前醉酒时写的:“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弟子们知道,这是李白写给贺知章的诗。他们把这张纸和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一起,刻在了镜湖边的石头上。后来,往来的行人路过这里,都会停下脚步,读一读这两首诗,听一听贺知章的故事——那个从长安归来的老神仙,那个把人生过成诗的“四明狂客”。
多年后,李白真的来到了越州,他站在镜湖边的石头前,读着贺知章的诗,泪水落在了湖水里。他想起当年在长安的酒肆里,贺知章解下金龟换酒的模样,想起两人在书堆里喝酒唱诗的夜晚。他蹲下身,摸了摸石头上的字迹,像是摸到了贺知章的温度。
“贺监,”李白对着镜湖轻声说,“我来看您了,您看,镜湖的春波,还是像您说的那样,美极了。”
风掠过湖面,泛起层层涟漪,像是贺知章的回应。远处的渔民划着小船,唱着吴越的渔歌,歌声飘在湖面上,与石头上的诗行一起,成了盛唐最温柔的注脚——那是一个老文人用一生写就的诗,是一个时代最鲜活的记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三五中文;http://www.downclass.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