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王维与孟浩然盛唐最懂山水的知音

        开元二十八年的夏天,天气热得反常。王维在长安处理公务,收到襄阳来的信,信上说孟浩然病了,很严重。王维心里一紧,赶紧告了假,收拾东西就往襄阳赶——他还记得俩人的约定,要一起看襄阳的山,一起喝襄阳的茶。

        他还是来晚了。刚到襄阳城外,就看见孟浩然家挂着白幡,他的侄子红着眼眶迎上来:“王叔,我叔父……前几天跟王王昌龄喝酒,吃了点河鲜,背上的疽突然破了,没熬过来……”

        王维站在门口,看着堂屋里孟浩然的灵位,手里的行李“啪嗒”掉在地上。他走进去,拿起桌上孟浩然没写完的诗稿,上面只写了半句“春眠不觉晓”,墨迹还没干,好像主人随时会回来,接着往下写。

        他想起俩人在翰林院论诗的日子,想起王维送他的琴,想起孟浩然说“回襄阳种地写诗自在”,眼泪一下子就涌了上来,止都止不住。

        那天晚上,王维坐在孟浩然的堂屋里,守着灵位,喝了一夜的酒。他拿起笔,借着油灯的光,写了首《哭孟浩然》: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

        写得简单,却疼得厉害——故人再也见不到了,汉水还在东流,襄阳的江山还在,那个能跟他一起懂山水的人,没了。

        孟浩然下葬那天,王维亲自扶棺,把他埋在襄阳的万山脚下——那是孟浩然最喜欢的地方,能看见汉水,能看见青山。临走前,王维在孟浩然的坟前种了棵松树,说:“孟兄,我走了,以后想你了,就来这儿看你。等我老了,就来襄阳住,跟你做邻居。”

        后来,王维官越做越大,心里的劲儿却越来越少。安史之乱后,他被叛军俘虏,虽然后来保住了命,却再也不想当官了。他在蓝田买了块地,建了座辋川别业——有山有水,有田有园,跟孟浩然诗里的田园一样。

        辋川的春天,特别像襄阳。水田漠漠,白鹭在上面飞;夏木阴阴,黄鹂在树上叫。王维每天早上起来,就扛着锄头下地,种点青菜,种点豆子;中午坐在河边的石头上,弹孟浩然留下的那把琴;晚上就着油灯,写辋川的山水,写对孟浩然的思念。

        他画了幅《辋川图》,画里有山有水,有亭有台,还有个拄着拐杖的老人,站在河边,望着汉水的方向——那是他想象中的孟浩然,要是孟浩然能来辋川,肯定会站在这儿,念一句“空山新雨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