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氏没放弃,还在四处找人求情,战乱越来越乱,消息也越来越难传。后来她听说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了,高兴得一夜没睡,赶紧派人去打听他的消息,可派出去的人回来却说,李白去了江南,四处游历,没回梁园。

        那时候的宗氏,因为战乱,早已没了以前的人脉和积蓄,身体也越来越差。她看着梁园的老墙,看着墙上模糊的《梁园吟》,忽然就累了。她找了个道观,剃度出家,开始潜心修道——她知道,可能再也见不到李白了,只能在道家里,寻找一点安宁。

        而李白,遇赦后也一直在找宗氏。他回了梁园,却发现园子早就荒了,老墙还在,宗氏不在了。他四处打听,才知道宗氏去了道观隐居。他去了那道观,却在山门外停住了脚步——他看着道观的匾额,就不敢进去了。

        他怕现在的样子让她失望,怕战乱的苦让她变了模样,更怕俩人见面后,再也找不回当年梁园月下的感觉。他在山门外站了半天,留下一首诗,转身走了: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这一转身,就是永别。

        762年,宗氏在道观里听说了李白的死讯,没哭,只是对着东方鞠了一躬,然后继续读她的《道德经》——她知道,李白的诗还在,他们的回忆还在,这就够了。

        后来有人说,梁园的那面老墙,在李白去世后,每年秋天都会开桂花,香味飘得很远,像在纪念那段“千金买壁”的缘分,纪念那段灵魂契合的时光。

        李白这辈子,爱过,恨过,得意过,失意过,只有宗氏,懂他的诗,懂他的狂,懂他的理想,懂他的苦。

        他们的爱情,不是柴米油盐的琐碎,不是轰轰烈烈的誓言,是“你写的诗,我懂;你走的路,我陪;你受的苦,我扛”的灵魂契合——这样的爱情,哪怕没能走到最后,也足够温暖李白的一生,足够让后人记了一代又一代。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三五中文;http://www.downclass.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