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顿了顿,眉头微微蹙起,“但是,现在让我纠结的点在于,具体路径的选择上。”

        她指着屏幕上“待定”区域里列出的两个选项:“一个是申请院里或者更高级别的‘青年科研基金’项目,这种项目通常体量小一些,更适合独立研究者,是练习独立负责项目全流程的最佳平台。

        另一个,就是直接申请所里或者市里的常规研究项目,这类项目通常需要组建团队,更考验带队伍的能力。”

        周砚深看着那两个选项,若有所思:“听起来都很好,有什么不好选择的?是想同时进行?”

        “对!”林窈有些懊恼,“我知道最好的规划应该是聚焦,尤其是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我的精力可能不够用。

        但我又觉得这两个方向都很有价值,都不想放弃。‘青年课题’能夯实我独立研究的能力,而带团队做项目则能更快地积累管理经验和扩大影响力。这就导致了纠结。”

        周砚深安静地听着,没有立刻给出建议。他沉吟片刻,目光重新扫过文档前面关于“优势”和“已参与项目”的部分,忽然开口,语气平和却带着点醒的意味:“窈窈,你似乎陷入了一个思维定式。”

        “嗯?”林窈抬眼看他。

        “你在纠结是选择独立完成‘青年课题’,还是带队做新项目。但是,”周砚深的手指在屏幕上“已参与核心项目”那一栏点了点,“你似乎忽略了你现在已经身处一个高水平的核心项目团队之中了。

        刘所长牵头的这个‘数据要素’课题组,本身就是一个重量级的、需要持续深化的核心项目。你在这个小组里,不仅仅是普通成员,你承担过报告的核心执笔工作,负责过关键的数据建模和分析,你的贡献有目共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