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元济率军返回开罗时,朝廷的圣旨早已到了,交给了留守开罗的副将郁景斌手里。

        圣旨里明确,吴元济提升为从三品的穆庭路代总督,镇东军其他将领不动,全军驻扎在开罗一带,作为第三波进攻的兵力。穆庭路目前辖区范围为埃及、叙利亚、亚美尼亚三地,划为6个郡,待第三波征服行动以后,再进一步扩大。

        圣旨里还要求,吴元济要兼管开罗造船和修建苏伊士运河事宜,统筹调配穆庭路的力量,确保两个项目顺利开展,开罗造出来的战船,全部供镇东军后续在地中海作战使用。

        既然是在开罗改造新造的战船都归镇东军使用,吴元济顿时来了精神,派人在埃及、叙利亚的沿海一带搜集了不少体型较大的战船、商船,集中在亚历山大港,在尼罗河搜集的船只则直接弄到开罗。

        每年的夏季前后四五个月,是尼罗河水泛滥的时候,这时候,是尼罗河三角洲一带可以通行大船的时候。吴元济就利用这个时候,将新建、改造好的战船开到亚历山大,将其他地方弄来的船只开到开罗造船厂。

        这样来回倒腾,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一个苏伊士地峡就隔开了两个大洋,这边的船只过不去,只能采取折衷的办法倒腾新船。颜玮带着一帮造船专家和工人,虽然紧锣密鼓的赶工,但是镇东军起码要上百艘战船,造出来谈何容易。

        一部分战船,在当地寻找木料拉过来,按照标准打造,然后再包上铁皮,装上蒸汽动力和火炮,但是这样造船速度慢,大部分战船是将已有的船体直接改造,装上蒸汽动力和火炮。

        第一种自然更加坚固,抗打击能力强,但是数量少,第二种也有蒸汽动力和火力,但是抗打击能力差点,占大多数。

        这些战船造好以后,先集中停放,待到尼罗河上游到了雨季,河水上涨,再开到亚历山大,镇东军的水兵再上船熟悉一番,就可以使用。

        另一个工程更加浩大,在訾臻韬的指挥下,十多万战俘开始大规模开挖苏伊士运河,刚开始有两个羌戎团担任监工,后面吴元济干脆将开罗那个团也调过去,共三个团监工。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三五中文;http://www.downclass.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