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裕说:“在国内,也没有几个佛寺是官府建的,都是民间自发捐建的,可以发动百姓参与改建佛寺道观。”

        元稹说:“这里信佛的人不占多数,想一下子改建估计有些难度。”

        李德裕说:“这些废弃的婆罗门寺也是资产,谁愿意改建,就把整个寺庙给他,会有一些和尚道士想占这个便宜。”

        元稹说:“还是你小子鬼点子多,有人占了便宜,我们出了政绩,一举两得。”

        元稹让民政厅去招徕,只要有道士和尚肯出钱将婆罗门寺改成道观佛寺,就可以将寺庙资产赠与他。当地的一些夷人和尚,听说可以这样操作,立马组队去募捐,捐到一些钱,就跑到民政厅承揽。

        这些和尚图省钱,直接将里面的婆罗门塑像移走,改成佛教塑像,其他建筑全部保留,改头换面成了佛寺。

        第140章宗教改革

        其他和尚看到这样的操作,犹如醍醐灌顶,纷纷效仿,反正不用自己出钱,靠募捐一些钱,改一下塑像,就可以凭空得到一个寺庙,领头的和尚立马成了主持。

        结果,还没等国内的和尚、道士过来,很多婆罗门寺被当地的和尚瓜分一空,改成了佛寺。李德裕是个有心人,提前保留了几个同奈新城附近的婆罗门寺,留给后面国内过来的和尚道士。

        民政部在国内动员了一批和尚、道士到夷人地区传教,这些人来到符真路之后,元稹将他们安排在几个提前准备好的寺庙、道观。这些寺庙、道观完全按照国内的样式新建、改建,相对比较规范,就作为华襄两族的宗教场所。

        元稹在隆安府大获成功,立即来了信心,立即让各郡也开始开始进行宗教改革。各郡也学隆安的样子,保留一两个大寺,其他的婆罗门寺全部没收,大部分由当地的夷人和尚改成了佛寺,少部分保留给国内来的和尚道士。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