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裕在奏疏里汇报了南方几个国家的情况,认为这些国家普遍落后,大多数国家难以与唐军抗衡,但是其中的吴哥人喜欢争勇斗狠,具有一定的战斗力,不容小觑,室利佛逝海上力量强大,如果摧毁了其海军,可以瓦解其战斗意志。

        李德裕认为,中南、南洋一带虽然落后,但是土地肥沃,像湄公河流域、湄南河流域、爪哇岛,都盛产稻米,目前主要是生产力比较落后,当地人文化水平比较低,只要朝廷后续大规模进行开发和教化,完全可以发展成富庶之地。

        李德裕经过分析,认为朝廷这次大规模征服行动之后,势必需要不少官员到夷人地区,所以他提前进行谋划,想趁到时夷人地区官员奇缺的机会,出任一个路的布政使。

        他不仅为自己谋划,还为下属进行谋划,监史柯黎明稳重内敛,不争不抢,李德裕打算让他后续接自己的刺史位置,长史高启伦勤奋能干、积极进取,可以帮他在夷人地区谋取一个郡的太守位置,司学张如骅经验丰富,可以升任本州长史,司马王希良军政兼通,未来可以跟着高启伦出去干长史一职。

        当然,他的这些关于人事变动的想法,不能明说出来,毕竟官员的升迁是朝廷的人事部来定,但是提前做一些工作很重要。

        对待几个属员,他几次有意无意说以后准备到夷人地区发展,愿意推荐监史接任自己的位置,又说长史熟悉少数民族事务,愿意推荐他去夷人地区担任太守,又劝说司马也去夷人地区发展,还暗示会推荐判官升职。

        经他这么暗示和鼓动,几个属员干劲十足,都想好好表现一下,趁着朝廷征服夷人地区缺人的机会,可以实现升官。

        按照李德裕的计算,朝廷大概在元和十七年二月开始远征,虽然唐军战斗力强,但是这么多地方起码也要半年才能拿下,到时自己任刺史才两年出头,资历上不占优势。

        按照以前朝廷往夷人提拔官员的做法,自己谋取一个从四品的府尹不难,但是要想一步到位成为正四品的布政使,还是有点难度。

        李德裕觉得事在人为,只要提前肯下功夫,还是有机会的,既然朝廷要想征服夷人地区,自己就要在这方面下功夫。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