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青道采取官府完全出资建设的方式,准备建成以后再交给蔡耀宗主导的民营公司运营,净收租金。

        吴越道采取官府和民营公司各出一半资金的方式建设,建成后交给林如贤主导的民营公司运营,前几年免租金,抵扣投资,到期后开始收取租金。

        太原到沧州的铁路跨越晋并道和冀燕道,两个道各自建设属于本道的铁路,不足的资金由两个道向罗飞来主导的民营公司借款,建成后交给罗飞来的公司运营,约定好每年的租金,两个道用铁路的租金返还借款,还完借款以后收取的租金就是本道的净收入。

        三条地方铁路的路运分离的模式,逐步在其他地方被借鉴推广,尤其是一些经济较好区域的工商人士,积极参与铁路的建设和运营。

        广珠道规划番禺至惠州铁路,川蜀道规划成都至渝州(今重庆)铁路,闽海道规划晋江至福州铁路,都积极向交通部申请建设,均采取官办铁路,民办运营的方式,既能够分散风险和压力,又能发挥各自所长,提高铁路建设运营的效率。

        通过不断改进,铁路事业逐步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制度,也就是铁路的所有权归朝廷和各道,但是建设权和运营权向民间放开,不再作具体的限制。

        罗飞来利用这个机会成立北方铁运公司和北方铁建公司,用高薪从华夏铁运公司和华夏铁建公司挖人,准备大搞铁路事业。

        林如贤也不甘示弱,成立南方铁运公司和南方铁建公司,也从两个央企高薪挖人。

        鲁青道依靠蔡耀宗,也挖到一些相关人才,成立鲁青铁建公司,闫静明原本就是交通部修铁路的一个工头,掌握了修建铁路的基本技术,趁此良机跳出来,投靠蔡耀宗,摇身一变成为了鲁青铁建公司主管。

        其他各道申请修建的铁路,由于缺乏相应的人才,暂时无法修建,只能推迟,只能等后续铁路速成人才毕业后,铁路的人才荒才能缓解。

        会修铁路、懂铁路的管理运营的人员,成为当时的香饽饽,一个个身价倍增,被各地争抢,收入颇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