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和确认襄族的事情比较简单,基本就是按照地域来区分,像新罗、扶桑、黔滇、安桂、晋并、秦陇六个道,基本上境内的襄人就是一个民族,其他各道则是按照朝廷给的大原则进行区分,总共就8个大的民族,相对容易填写,比较难的是更改姓名的事。
民政部征集各方的意见,制定了一本汉人千家姓名单,赵钱孙李等大姓自然不变,主要是消除了复姓,并推荐了可以改的备用单姓,一些难听的、孤僻的姓氏去掉了,保留的千家姓,都是应用人群较多,且好写好认的。
如果姓氏不在千家姓之内的,名字不是两字、三字的,全部要在一年内改新名登记在户口本上,对于原来的姓氏不满意的,可以借这个机会改姓改名,但是必须要符合新的要求。
对夷人改姓改名的方案复杂一些,民政部要求夷人数量较多的扶桑、新罗、辽桓(含肃慎)、安桂、黔滇五个道,收集梳理辖区内民族的姓氏情况,征集一下各方意见,每个道制定一个200个姓氏以内的姓氏名录。
晋并、秦陇、广珠、湖南、闽海等五个存在一定数量夷人的道,各收集制定100个姓氏以内的名录。其他凡有存在夷人的道,各收集制定50个姓氏以内的名录。
各道的姓氏名录,可以充分征求意见,在三个月内交到民政部,由民政部进一步梳理筛选,除去与汉人复姓相同的,排除去各道之间重复的,剔除一些不雅的。
最后由民政部制定一本夷人的千家姓名录,经朝廷同意后,下发到各道,各道收到后,一年内完成夷人的姓氏和名字更换。
华襄分治改革的方案,受到绝大部分汉人的支持,认为这是彰显汉人身份的好措施,以后襄人就不能再用汉姓,可以体现汉人的优越感。
夷人那边也是支持者居多,认为从此可以改成襄人,身份上去掉了夷人不雅的称呼,地位也提高了,跟汉人的距离拉近了。
至于那些需要改姓的汉襄两族百姓,心里虽然有些落差,但是也知道朝廷的大政策也不可能为了少数人妥协,改姓是统一改,个人又没啥实质性的损失,还可以挑一个自己满意的新姓氏,都纷纷按照朝廷的规定更改姓名。
第88章华襄有别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