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桓道的条件比黔滇道好一些,这里有辽河平原,有大片的土地适合开垦,原来还有一定的汉人居住,境内的高句丽人也是农耕民族,汉化更容易一些。
西部的契丹人虽然粗狂,但是有第九军团坐镇新民府,自己手里也有一万人的道属部队,契丹人不敢有所违逆。
跟柳宗元一样,刘禹锡在辽桓道也是大抓调整州县、选官引人、修建道路、营建城池、招徕汉人、兴办教育几个大事。
辽桓道面积广大,很多原先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所以必须要重新设州。刘禹锡经过和按察使陈中师、布政使方汝殷商议以后,在新民府之外设了11个州。
分别是锦州(锦州)、营州(阜新)、赤州(赤峰)、契州(通辽)、源州(四平)、辉州(辉南县)、盖州(营口)、积州(大连)、鞍州(鞍山)、顺州(抚顺)、丹州(丹东)。
关于肃慎都护府的行政设置,刘禹锡和李听商议以后,设置了松州(哈尔滨)、春州(长春九台区)、府州(松原)、白州(白城)、裕州(富裕县)、奎州(望奎县)、宁州(宁安县)、勃州(同江县)、漠州(海兰泡)。
原来的河北道拆分时,就有一批官员来到辽桓道,刘禹锡赴任后感觉还是不够用,又从临近的冀燕道、鲁青道招募官员人才。自古以来,汉人就热衷于当官,只要给足条件,能够升官,自然可以吸引一批官员来辽桓道发展。
肃慎都护府属于辽桓道代管,都护李听长期在军队任职,对文官不熟,也以部属的身份请求刘禹锡帮他也挑选一批官员到肃慎都护府帮他搞建设。
刘禹锡干脆派其布政使方汝殷到北方各道去挖人,只要是有一定的才能,又想升官、愿意到辽桓道发展的,由方汝殷跟各道协调,并到人事部去办调任手续,一条龙服务到底,办好手续,官员可以直接上任。
第85章各显才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