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虑好道一级的设置后,李纯又想起以前州县改革的事宜,有必要借机一次性搞定,不能再拖了。
州可以仿照道的模式,按照均衡的模式,进一步进行重组,管辖人口至少在10万以上。每个道大概设置10—20个州,这样便于道一级的治理。
有的山区、边区,地广人稀,辖区人口难以达到10万的规模,可以经朝廷同意,设置为二级州。
比如沙州、瓜州,人口较少,合并成新的沙州。夏州、银州、绥州规模更小,三个合并成一个新的银州。
又如幽州、沧州偏大可以二改三,在中间增加一个津州(今天津)。苏州则是一个超级大州,包含了前世的苏州、上海全部和嘉兴的大部分,必须一分为二,在南半部新增嘉州(今嘉兴)。
原来的岭南道各州就更不合理,东面的广州、循州几乎占了一半,西面一半却分成十几个州,必须也要重整。
州主官为刺史,定为正五品,设监史一名,从五品,职能类似于按察使,设长史一名,正六品,为刺史副手,州一级的司马、司学各一名,定为从六品,职能类似道的都统和学政。五人组成州一级的政务会,商议决定州一级的重要事项,州一级的官员基本为五六品。
规模较小的二级州,刺史定为正六品,其余官员亦降一级,二级州的官员为六七品,所属工作人员也有所缩减,与人口规模匹配。
和各州不一样,府一级比较特殊,分别是两京和各道首府,级别要定的高一些,夏原京兆府,西京长安府,府尹定为正四品,相当于副部级,各道的首府府尹定为从四品,比其他各州略高一级,各府的其他属官级别也相应提升。
县一级同样要按照均衡的模式进行重整,拆大并小,特别是一些人口小县,要进行大规模的合并,减少供养的官员数量。
每个州设置8-15个左右的县,每个县人口至少在1万以上,因特殊情况需设立人口少于1万的小县,可经道一级的同意设为二级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