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的主干道全部是水泥路,车走人行,非常方便。道路两边的房子,很多也采取了砖混结构,盖了两三层,与其他地方一层为主的情况完全不同。

        很多嗅觉灵敏的商人,跑到夏原开设工厂,纺织的、冶铁的、制衣的,一片兴旺的景象。经过艾笛声的推广,有些人掌握了蒸汽机的技术,有了专门制造蒸汽机的工厂,有些工厂尝试用蒸汽机来作为动力,集中生产本厂产品。

        在走访中,李纯发现,除了皇宫和官衙集中建设区,夏原的村庄大部分都保留了下来,融入到城中,与新建的商业区、居民区比邻而居。即使是不得不拆迁的村庄,也在附近找空地重新规划建设,成为一个个城中新村。

        李纯认为,如果城市大规模拆除城中村,表面上城市漂亮了,但大拆大建的成本全部转移到新的住房上,导致房价虚高,形成了大批的房奴。

        在新都建设中,李纯要求柳晟在规划时,最大限度的保留村庄,尽量少拆,不得不拆的,就在附近拨地重建。保留的村庄,要进行合理的规划,保持一个规则的区域,划定边界,避免散乱无序乱建。

        农民的土地,除了政府征用的公共用地以外,其他工商业和居住用地,让农民自由买卖,官府只收取一定比例的税收,地价贵了,卖的人就多,地价自然就会降下来,房价也很难暴涨。

        当然,如果城市在一个阶段涌入的人口很多,地价和房价也会大幅上涨,控地价、控房价,将是以后新都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城市要繁荣,增加居民的幸福感也很重要。

        按照朝廷的规定,正式迁都前,只有洛阳人能够来夏原买地建房,迁都以后,全国各地的人都可以来夏原买地建房。

        百姓们觉得都城的发展前景肯定好,所以全国各地涌来了很多人来买地买房,只见城内不少空地旁,都聚集了一些外地人,跟夏原本地人一起测量面积、商谈价格,有的要建商铺,有的要建工厂,也有的想建住宅,一片热闹的景象。

        外地人来买地建房,也带动了建筑业的发展,新兴的混凝土建房非常受一些富户的欢迎,房子盖得高大坚固,又可以盖好几层,节约土地。各地源源不断运来大量的建筑材料,周边也涌来了大量的农民工找活干,搬运材料的,建房的,都忙的不亦乐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